界面新闻记者 |
2024年个税清缴已渐入尾声,不少人都收到了国家的“退税大礼包”。除了每年抵扣额度12000的个人养老金之外,另一款税优产品也逐渐走红,即税优健康险。
税优健康险自2015年启动试点,历经近十年发展,逐步从“冷板凳”走向当红产品的行列。
2015年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政策,在北京等31个城市试点税优健康险,允许投保人享受每年2400元的个税抵扣。不过这个产品一般仅接受公司团体投保,极少险企开放个人购买,抵扣手续也较为繁琐,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2023年7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政,将税优健康险范围从单一医疗险扩展至医疗险、长期护理险、疾病保险三大类,并允许为配偶、子女、父母投保。新政还取消标准化条款限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差异化产品,如“带病投保”、终身续保等创新形态。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险、太保寿险等多家险企纷纷推出税优健康险产品,产品形态涵盖医疗、护理、重疾等。
医疗险仍是主力产品,覆盖门诊、住院、手术等费用。比如人保健康“人人保中端医疗险”最高报销400万元,覆盖外购药、异地就医交通费,支持健康体、带病体投保。如果是既往症人群投保,拥有5万报销额度,2万免赔额,40%报销,保障医保目录/统筹范围内医疗费用。
除了传统的医疗险,界面新闻注意到,多家保险公司创新推出税优健康长护险产品,尤其以兼具特定疾病护理保障、身故保障,和理财功能的增额护理保险为主打。
以目前在网上较热门的某护理险为例,这款产品的保障责任包括护理保险金和疾病身故保险金,10种特定疾病,或意外致1~3级伤残,达到合同护理保险金的给付条件,一次性给付护理金。
由于既有抵税功能,又兼具储蓄现金价值,因此收益成为一大优势。根据保险销售人员介绍,一位30岁女性,每年交2400元,交10年,税率20%,保单第10年的时候,现金价值是25027元,加上节税4800元,24000元增值到29827元,折算复利为4.77%。
个税比例越高,这款产品的收益越高。如果是最高一档百万年薪的,适用税率是45%,在第十年时,收益率可以达到10%以上。
消费者投保成功后,保险公司将提供包含18位税优识别码的健康险保单。办理退税时,需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登录个人所得税App,依次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专项附加扣除”,选择对应险种,录入保单金额、生效日期等关键信息,提交并核对无误后即可完成退税流程。
尽管税优健康险产品既能享受到保障,又能获得节税福利,但这个市场仍旧十分小众。行业头部的人保健康2024年税优健康险保费规模为3.5亿元,太保寿险2024年税优健康险的保费规模为1.48亿,其他公司则集中在几千万的规模。
究其原因,市场对产品不熟悉、不了解是痛点之一,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向界面新闻表示,未来应发挥险企的专业和渠道优势,拓展税优健康险业务,扩大服务人群,进而提高其覆盖面与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健康保障服务。同时,险企应将税优健康险作为对现有产品的补充,而非替代。
展望未来,腾讯微保相关产品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未来税优健康险发展将有三大趋势:
第一是突出家庭属性,多产品并举,用足税优额度;
第二是强化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第三是加强医保数据在税优健康险上的应用。
该负责人称,未来可探索依托电子医保卡与医保数据的方向,不仅可以为税优健康险的开发和定价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可持续性,还能够更加准确判断客户健康状况,实现精细化核保,有利于实现快赔或直赔,优化税优健康险理赔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获得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