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滥用的阿莫西林、阿司匹林:商家称洗头洗脸有奇效,多平台售卖

被滥用的阿莫西林、阿司匹林:商家称洗头洗脸有奇效,多平台售卖

hyde656 2025-08-07 装修图样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宣称洗头、洗脸、浇花“三合一”的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粉末,竟还对去屑止痒、去黑头闭口粉刺有“奇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分享使用阿莫西林、阿司匹林洗头洗脸的经历,试图改善掉发严重、头屑、头油、头痒、脂溢性皮炎等问题。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分别以“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弹出大量宣称此类功效的产品。多数大罐简装产品都标注其浓度“高达99%”,有的明确标注为“农业用”。不过,此类产品均未明确标注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均无质量合格证、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及相关备案信息。有的产品标签上还印有食品生产许可“SC”标志。记者随机搜索多款热销产品标签底部的公司信息,均未查到任何工商资料。

多位专家科普指出,阿莫西林在体外不稳定,遇水、遇酸、遇碱等发生分解产生的物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农业用阿司匹林杂质多,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严禁直接使用。

电商平台上出售的罐装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粉末

网销产品查无生产企业信息

在多家电商平台分别以“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不少宣称可洗脸、洗头的罐装阿莫西林、阿司匹林粉末。标题写有“洗头、洗脸、浇花”等关键词。产品页面上详细介绍,洗脸可祛痘粉刺、闭口痘印、黑头痤疮;洗头可去屑止痒、去油除螨、增强发质等;浇花可促生长健壮。不少网店使用相同的封面图。

这些“三合一”产品每罐多为500克,售价多从5元至8元不等。多数大罐简装产品都标注其浓度“高达99%”。标称“纯农业用”字样的阿司匹林粉,500克售价约8元。

名为“金鑫的旺小店”,相关链接显示已售超9000件,不少消费者在评论区晒单称“洗了两次就不脱发了,已经是第二次买了”、“洗头洗澡和洗发水沐浴露混在一起,再加上硫磺盐浴,杀细菌。洗后皮肤光洁。一点都不痒,之前在别的店买过,这家便宜点”、“发货很快,期待使用效果”等。

记者挑选3家销量排名较高的商品链接,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去屑效果,客服分别回答:“可以去屑,起到辅助效果”、“敏感肌肤不要使用哦,洗完头发再用护发素保养一下,洗完脸多补水,控油效果不错,一个星期2次左右就可以”、“亲,因人而异,再好的再贵的产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

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此类产品的标签上,只简单印有产品名、总量、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作用和保存方法,未明确标注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仅在标签底部打上“生物科技”相关公司名称。同时,均无质量合格证、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及相关备案信息。

虚假标注食品专用标志

如上述已售超9000件的一款阿司匹林粉,标称由“廢康辰有限公司”生产。天眼查上无法查到该公司相关信息。

澎湃新闻记者随机查询其他热销商品标签上的公司名称,如“风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也均未查到相关工商信息。对此,涉事店铺“美媛护肤原料”客服回复称,“我们是代理商,因为商品是分装,是厂家直接出货的,还没上品牌。”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生产厂商是否注册以及“美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否真实存在时,客服则称,“我觉得就是洗头洗脸的话没必要问这么多”。而上述涉事店铺“金鑫的旺小店”对此询问均显示已读,但未回复。

有的“农业用”阿司匹林粉,产品标签上还印有食品生产许可“SC”标志。

例如,一家名为“小馋猫食品配料”的店铺,其阿司匹林粉的产品图上便出现了“SC”标志,记者询问客服,“有SC标志的产品是否可食用?”得到的回复是,“人不可食用”。记者进一步询问为何印有此标志,客服回复:“这个可能是设计缺陷吧,这个是植物吃的。”

商品主图、买家秀实拍图上印有“SC”标志

这些店铺对产品的使用剂量,说法不同。如“金鑫的旺小店”店铺详情页详细介绍称,每次需往洗面奶或洗发水中加入3克阿司匹林粉末。另一家名为“七里香护肤店”的店铺则介绍,洗脸洗头只需各加1克左右。这些店铺都会随单赠送相应克量的量勺。

过量使用有何风险?“金鑫的旺小店”客服回复称,“每次半勺或一勺即可,不建议加太多,产品控油效果很好,多了皮肤比较干燥”;“七里香护肤店”客服则回复,“多加一些也可以,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澎湃新闻记者搜索发现,售卖此类罐装粉末产品的店铺,多为个体户网店,店铺声明一栏写有“个人从事零星小额交易活动(年交易额累计不超过10万元),依法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字样。还有少数店铺名称含“生物科技”字样,但店内实际销售的是自产农副产品。

专家: 严禁农业用产品直接用于人体,有危害

那么,阿莫西林和阿司匹林粉末是否可以用于去屑止痒?

2024年12月1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在其社交账号上科普称,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的皮肤病,是由于皮脂腺分泌油脂过多导致马拉色菌大量繁殖破坏头皮屏障引起的头皮屑。用阿莫西林洗头理论上是用抗菌药物杀细菌,而马拉色菌是一种真菌而非细菌,所以用阿莫西林洗头“没有效果”。卢骁强调,阿莫西林是一种处方药,不管是内用还是外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滥用抗生素,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或不好的反应。

“这类药物在体外是非常不稳定的。”2025年4月18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阿莫西林是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只有在体内才能发挥抗菌的作用。若在体外遇水、遇酸、遇碱等发生分解产生的物质,不仅不能发挥抗感染作用,而这些物质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如2025年3月10日,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其用阿莫西林洗头致敏的经历,称使用第一天脸部出现红痒症状,第二天过敏水肿。

一些罐装阿司匹林粉末的买家评论

对于阿司匹林粉末的使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黄国鑫告诉澎湃新闻,不提倡使用此类产品洗头洗脸,严禁农业用阿司匹林直接用于人体。

黄国鑫指出,一些消费者将医用阿司匹林的核心成分“乙酰水杨酸”,误认为是角质软化剂 “水杨酸”。但这两者在结构、用途等方面有明显区别。有人认为,将阿司匹林溶于水就能分解为水杨酸。理论上,乙酰水杨酸与水杨酸是可以转换,但是需要“催化条件”。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在纯水中的水解程度很低,因为其水解需要酸性或碱性条件催化,单纯溶解于水时,只有极少量会自发水解为水杨酸。常温下,阿司匹林溶于水后,通过常规实验(如显色反应)难以检测到水杨酸的生成。

“因此,阿司匹林单纯溶于水时,转化为水杨酸的量极少,可认为几乎不水解。”黄国鑫说。

但为什么有些网友认为有效果?黄国鑫进一步表示,阿司匹林溶于水后,在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或汗液作用)下,可能缓慢水解为水杨酸和乙酸,但水杨酸的转化量不大。另外,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可缓解轻度炎症,对脂溢性皮炎、轻微痤疮等皮肤问题,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减轻红肿,但效果弱于专门的外用药物,“这些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并不提倡。”

对于农业用阿司匹林,黄国鑫强调,虽然其与医用阿司匹林的核心成分都是乙酰水杨酸,但在纯度、用途、剂型及安全性要求上有明显区别。农业用阿司匹林含有较多杂质,部分产品会添加其他成分(如微量元素等,增强在植物上的附着或吸收效果),对纯度要求远低于医用标准,安全性差。

若消费者滥用此类产品,过度剥脱角质可能会刺激皮肤、破坏皮肤屏障,或增加光敏性,尤其是高浓度(如直接用粉末或未稀释溶液)产品,可能导致皮肤发红、刺痛、脱皮,敏感肌或破损皮肤(如伤口、湿疹)反应更强烈,甚至引发红斑、脱屑。

黄国鑫提醒,消费者切莫盲目相信偏方,如有相关症状困扰,要去正规医院就医,合理使用药品。

不同网店标注的使用剂量不同

就前述网销乱象,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分析认为,根据《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化妆品广告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花卉用”“农业用”阿司匹林粉并非化妆品,却宣称具有去屑祛痘等化妆品功效,属于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非食品类产品虚假标注SC标志的情况,违反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属于伪造、冒用许可证标记编号,构成标签虚假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被滥用的阿莫西林、阿司匹林:商家称洗头洗脸有奇效,多平台售卖》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