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hyde656 2025-08-18 装修心得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王芊一 记者 张友发

界面新闻编辑 | 张友发

四只小妖怪的山寨西游路,《浪浪山小妖怪》(后简称《小妖怪》)上映两周,便登顶了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与好评同至的,还有对结尾的讨论。电影结尾,四只小妖怪为救下百姓,合体使出最后一招战胜了黄眉怪,因此被打回原形,然而黄眉怪却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惩罚。在这一无力的情节之后,仿佛补偿一般,失去记忆的小妖怪们得到了百姓的香火供奉和悟空的四根保命毫毛。

这些小妖怪是真正的英雄,还是无名之辈?抑或是流行的反英雄(antihero)形象的一种——没有英雄特质的反英雄被卷入一些英雄的困境中,展现出和普通人一样的犹豫和恐惧小妖怪们处在一个尴尬的剧情节点。对于期待它们成为英雄的人,们在形象转变上不够有说服力,结尾也令人感到无力;对于期待它们成为反英雄的人,它们的边缘性和叛逆性在取经路上逐渐消失,悟空的四根毫毛成为英雄温馨的接纳;而期待它们一直做无名之辈的观众,也会失望地发现“放大招”和“燃”依然是商业片最后的答案。

作为一部卖座的商业片,《小妖怪》的结尾不能太伤感,但它黑色幽默的开头和抓住时代氛围的立意又不允许这个故事的结尾太圆满,小妖怪们试图糅合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在反英雄、英雄和无名之辈之间左支右绌,最终试图交出的依然是一套熟悉、温情的悲伤疗法。

更成功一点,更叛逆一点

英雄的希腊词源是“护卫者”,古希腊英雄往往智勇双全,即使在希腊文化中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他们依然无畏地面对挑战、克服艰险,名留青史。传统的英雄形象,大概是《奥德赛》的主角奥德修斯,或者是DC宇宙中横空出世的超人,说着“梦想拯救我们”。当然,这类英雄已稍显过时。

《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在中国动画范畴下,英雄的形象也随影史变化,他们或是如《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寻找初心、实现逆袭;或是似《姜子牙》中的姜子牙在信仰的裂缝中明确本心;或是像《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哪吒一样反叛体系。无论表面如何,这些角色都属于英雄的范畴。他们始终追随着朴素的正义观,在磨练中找到本心,并且通过强大的实力获得最终的成功。

《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前作《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来源:bilibili

浪浪山的小妖怪显然不像真正的英雄,它们首先在能力上去英雄甚远,在旅途的开始,连对付一只称霸乡里的鼠妖都显得惊心动魄;在旅途的终点,它们使出合体大招,但是由于一生一次的限制,这也不能构成英雄叙事中的逆袭爽点。同时,在一般的叙事下,英雄可以受折磨,但仍需保持英雄气概。四只小妖怪却被黄眉怪手下扒光衣服,被迫承认自己是冒牌货,这样的场面只让人感到尴尬和羞耻。除此之外,舆论质疑比较多的还有小猪妖的角色形象,在前作《小妖怪的夏天》里,它还是一个丧丧的、弱弱的形象,这其实是一个更理想的成长起点。而在电影里,它展现出了强势的一面,被评价为拉人创业、想一出是一出的领导。小妖怪们“压榨”画师改了很多版画像、假冒唐僧师徒等等行为也表明其善恶并不分明,与理想的正义观相差较大。因此,他们是如何转变为拯救百姓拼死一战,这一过程显得格外重要,决定了一个角色是否可以成为有缺陷的英雄。但是在电影中转变的弧光稍显生硬,这或许也是一些观众无法共情主角的原因。

但是将其称作反英雄也并不准确。作家劳拉·拉姆(Laura Lam)将反英雄定义为:一种角色,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做正确的事,但往往是出于错误的动机。他们通常更倾向于先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尤其是当这个角色做出社会公认的坏事时,他们会更容易被归为反英雄。因此,这类角色更可能有着较强的边缘性和叛逆性。四只小妖怪虽然也是出于错误的动机开始取经,但它们做的坏事可能仅限于恐吓人类或幻想吃口唐僧肉,并不具备反英雄亦正亦邪的克里斯马型人格。随着剧情的发展,它们的形象也越来越接近传统的英雄元素,出发点从个人利益转变为世间苍生。“他们可以取经,我们凭什么不可以”的叛逆性最后也被以孙悟空为代表的真正英雄所接纳,叛逆的挑战随着一阵风吹过,化为保命毫毛的温馨认可。

一般来说,一个小人物如果想要成长,要么成为一个有缺陷的英雄,要么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反英雄。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兜兜转转,的确还是片名nobody(小人物)更适合描述这四只小妖怪的旅程。但是,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追求爽点注定和小人物的逻辑相悖。期待看到小人物始终是小人物的观众,在看到它们放出大招击败超级大boss时,可能会对“小人物”身份产生一丝犹豫。

在《电影艺术杂志》的采访中,导演於水也谈到前作中孙悟空一棒打倒小猪妖的结局有点残忍,“所以我们后来改成他被救活了,那一刻我自己看了都很感动”,因此他在电影版的最后也加入了两个正向伏笔设计——百姓的香火和悟空的礼物。电影的伏笔给了小妖怪们成仙的希望,这样的设计也被部分观众评价为太过理想。事实上,无论是成为英雄,成为反英雄,还是一直做一个无名之辈,小妖怪们都无法完美契合任何一个叙事。

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解,人们试图为这部电影重塑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尾——更成功一点,更叛逆一点,或者更绝望一点。

国漫中的佛、悟空和百姓

在电影中,除了主角小妖怪的形象,佛祖、悟空和百姓的角色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也基本沿袭着“国漫宇宙”的常见设定。

首先是佛祖,佛祖最后对小妖怪的长笑到底是了然于心,还是不屑一顾,观众有着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基本从佛教的因果观延展开来,第二种解释则遵循同人、动漫、手游的“黑深残”(黑暗、深刻、残酷)趋势,上一部国漫爆款《哪吒2》结尾的反转就是这样:高高在上的无量仙翁其实才是罪魁祸首。虽然“反派上神”这一情节已经成为公式,在深刻上可能需要打一个折扣,不过大部分“黑深残”的作品重点也的确不在“深”,而是“黑”和“残”——将背景变得极其黑暗,把残忍的社会问题引入世界观,并试图解构正面的形象。

《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国产动画《大护法》剧照 来源:豆瓣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美漫开始了“黑深残”的创作,《黑暗骑士归来》《守望者》等作品就是典型,《守望者》用一种激进的态度解构了超级英雄的形象,在政治阴谋和冷战背景下探讨了正义的悲剧。同样地,日漫在“黑深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比如《尸鬼恶魔人Crybaby《斩·赤红之瞳》等,甚至衍生出一些极致虐主的作品。随着该类作品的泛滥,良莠不齐的质量也使得“黑深残”逐渐变成“中二”的代名词。

虽然中国网络小说领域有许多“黑深残”的尝试比如同样是改编神话的《悟空传》、以末日为背景的《黑暗血时代》剧情黑暗的《蛊真人》等,方面也有《大护法》这样“黑深残”的作品出现,总体而言,国产动画电影的“黑深残”还停留在发展初期并且延续《西游记》“厚黑学”的解读和关系、后台的本土概念,就像电影中的台词一样:“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去取经?如来和孙悟空,很久以前就认识。猪八戒和沙僧,那也是天神转世”。

《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剧照 来源:豆瓣

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形象是孙悟空,从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开始,主创对悟空形象的勾勒一直是积极正面的,它救下了小猪妖,在电影中也赠予了小妖怪们保命毫毛,与摸不清善恶的弥勒佛形成对照。在国产动画的语境下,从1961年的《大闹天宫》到1999年的动画版《西游记》,再到2015被视为“国漫崛起”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孙悟空的形象基本没有太多“暗黑化”的处理,甚至在原著的基础上被进一步美化。大圣成为了国漫的一个标志,这种叛逆而后归的、热血抗争的形象成为之后国漫发展的风向这种对神话形象的正面改编也成为了后续动画电影的“流量密码”而在国产动画电影之外,则往往有着更“暗黑”的悟空改编,比如《大话西游》系列中有七情六欲的悟空形象,西游·降魔篇》中堪称丑陋的妖猴形象或者陈士争执导的音乐剧《王:西游记》偶尔暴躁和恶毒的战士形象

可以说,在国产动画的语境下,悟空是一个有着赦免权的民族英雄形象,既在《小妖怪》的结尾成为正义的曙光,也在国漫粉丝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虽然偶尔也有“孙悟空是否也是关系户”的争论,但总体而言,在《小妖怪》的同人画作中,悟空仍是以雄伟的形象“罩”着身下的四只小妖。

同样一直被“罩”着的是,电影中他们历经天灾人祸,始终祈求着真假唐僧师徒的保护相比于小妖怪,它们是更加彻底的无名之辈,连殊死一战的大招也没有百姓熟悉的定位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哪吒2》中备受争议的情节:陈塘关百姓惨死,但好像并没有引起主角团太多的注意。固然,这是由于中国动画电影很多都改编自神话故事,在神话故事的世界观下,战力端的百姓往往成为生灵涂炭的背景。但是,观众作为人群中的大多数,在感到“燃”的同时,也很难不把自己代入陈塘关百姓的处境这种不满的产生也实属正常

《小妖怪》在这方面吸取了一些教训,把主角团的位置从“神”拉到“小妖”,电影末尾的香火稍许代表着百姓的一种参与,象征着无名之辈之间星火点点的互助,但总体而言,百姓在电影中依然扮演着熟悉的衬托角色

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小妖怪》能够一举夺下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抓住了明显的时代伤痛:面对现实,普通人总是感到无力,逆袭固然很好,但是不成功才是常态。

短短两年间,“打工人”的创伤被多次搬上电影荧幕,从《年会不能停》到最近的《长安的荔枝》和《小妖怪》。如果将《小妖怪》和同期上映的二维动画《罗小黑战记2》相比,不考虑作品质量或者宣传、IP等因素,只考虑主题,可以部分解释为何在票房上《小妖怪》更胜一筹。相比于人妖共处这一长期讨论的动画主题,在动画电影中拼贴一定比例最新的现实热点,比如考公热和“乙方”的梗,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共鸣。事实证明,这些梗也的确在电影播出后被反复传播,公鸡画师画出的每一张画像,都仿佛是打工人提交的方案,最后老板选择了最差的一版。现实和动漫的呼应,只为观众的心酸一笑。

《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画师这一版画像被小妖怪们选中 来源:豆瓣

只是心酸不够,观众更希望看到心酸的温情,一种治郁的治愈。浏览各个社交媒体的评论,就会发现《小妖怪》中引起最多讨论的情节也正是最受好评的情节。在结尾,三只小妖怪躺在悬崖边的岩石上,属于明日的太阳即将升起。它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询问彼此的名字,但名字尚未说完,便重新回到生命的起点,成为懵懂的小兽,转身跑开。这个悲伤、无奈但又不失温情的结尾,可能是当下最合适的一个结尾。因为观众们已经不再那么迫切地需要解释和方法,只需要在电影中寻找同类般舔舐伤口的慰藉,流下感同身受的泪水。

《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浪浪山小妖怪》周边 来源:星际传奇绒绒家族小红书

这种温情的治愈也延伸到电影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小妖怪》已经和超过30家企业进行了联名活动。显然,电影的定位并不是合家欢、子供向,而是将受众精准锁定作为消费主力的城市白领阶层。再加上小妖怪本身作为动物的形象,它们也很适合制成毛绒玩具、挂件、盲盒等潮玩,其中黄鼠狼“沙僧”由于长相讨喜、圆润光滑如芒果,加上性格反差萌,开头话唠结尾沉默,引起共情,暂时成为四小只中的top。脱离开剧情的部分,这些周边通过不断地自我繁殖,构成了观影的最后一环。看完电影,如果还是觉得不够温情,那么周边的萌力量或许是抚慰情绪的最好渠道。

与其重复地在文本上分析这部电影的主题,或许透过作为国漫新爆款的《小妖怪》,去理解当下人们喜欢看到什么内容是更好的选择。即使有不同的声音希望四只小妖怪更成功一点,更叛逆一点,或者更绝望一点,但相比于痛苦的解释和模糊的答案,电影中温情的悲伤和同类的慰藉,是最容易吸引更多圈层的一剂良药。与此同时,《小妖怪》的流行还离不开对“国漫宇宙”的精准延续和改造。象征民族精神的悟空,容许一点“黑深残”解读的世界观,非典型的“边治郁边治愈”的成长主题,以及更萌、更“接地气”的角色设定,共同构成了一个最大公约数的“浪浪山”。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m_qI1-hCzedrBDyic3yUsQ

https://mp.weixin.qq.com/s/swt39KEc_MvYZ8xEIPIk9A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6537

https://www.thenovelry.com/blog/definition-of-an-antihero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浪浪山小妖怪》:反英雄和英雄之间,温情而悲伤的时代疗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