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穗生: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期

赵穗生: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期

hyde656 2025-08-19 装修图样 4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婷

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赵穗生周一表示,特朗普第一任期针对中国的“新冷战”战略对美国自身并无裨益,因此在第二任期内,其对外政策核心逻辑转变为以交易换取“大国合作”(Great Power Coalition),而非意识形态对抗。

赵穗生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举办的一场活动演讲上指出,“新冷战”战略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治理的稳定性,又高估了“中国威胁”,导致美国对华政策过度反应(overreaction),从而引发了本可避免的冲突风险。

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其意识形态取向转向对内,将民主党、移民、同性群体等视为敌人,在这种思维下,他削减了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美国之音等传统对外宣传与民主推广工具的经费。在南海等多个地缘政治问题上,特朗普也更多将其视作与中国交易的筹码。

“他不再强调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冲突,而是转向务实的贸易谈判,以及寻求协商妥协,也让中美进入战略稳定期,双方博弈陷入僵局,也就是谁都打不垮谁、谁都不占优势。”赵穗生说,这种战略“稳定期”能否持续,取决于双方领导人个人风格、谈判成败以及大国合作的现实性等因素。

他表示,特朗普对待他眼中的弱者与平等对手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在4月以来的中美关税风暴中,为缓和紧张局势,他主动开启谈判,最终达成降低关税、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芯片以换取中国出口稀土的协议,并设置两个90天窗口期来协商更广泛的解决方案——这实质上是一种妥协。

赵穗生: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期

在对话环节,赵穗生表示,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使得中国不再对美国抱有幻想,并且主动加快了应对长期遏制的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已经取得了三方面的进展:一是加快了科技领域的自力更生,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实现了追赶甚至超越美国;二是多元化布局贸易格局,降低对美国的依赖;三是逐渐找到了美国的“命门”,在稀土、电子产品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对美国的反制能力。

赵穗生在会上对界面新闻表示,在与特朗普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要把首脑外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要实现中美合作,最重要一点是两国领导人要见面,越早见面越好。见了中国领导人之后,特朗普在很大程度上会感到受宠若惊。”赵穗生说。

他解释称,一方面,特朗普不是一个正统的对华鹰派,他将中国视为谈判桌对面的潜在对手,而不是直接定性为对手;另一方面,特朗普很相信强人政治,一旦建立起个人间的信任和“化学反应”,在后续的交易过程中,中美经贸等领域的很多问题都有可能得到解决。

赵穗生还表示,在此轮关税政策出台前,外界普遍预计特朗普寻求的可能是一揽子“大交易”(grand bargain),迄今来看这种要求实现的难度很大,特朗普正变得越来越现实。目前来看,他想通过交易得到的东西很具体,就是要贸易平衡,也就是要中国多买美国产品,以及美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但在中国国内消费疲软的现状下,要满足特朗普这个贸易平衡的要求也很不容易,因为这都要建立在中国国内经济的转型基础之上,也就是由出口导向、投资导向转向国内消费导向,中国可能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这种转型。”赵穗生说。

他同时提醒,虽然实力的消长态势让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期,但是从中长期看,美国一旦动员起来、加强产业政策并向中国学习,可能迅速追赶。因此,到2035年或更远的未来,中美博弈的走向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赵穗生: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期》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